成人培训
体育老师招聘专业知识试题答案(体育老师招聘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2023-12-22 17:52:39 成人培训 449人已围观
1.今年招体育教师主要考哪些方面的试题
2015年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读者人数:25人页数:6页长昌昌大姐abc2015年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一)1.名词解释(5题)每题共6分,总分30分)1.课外体育活动——2.校外体育训练——3.课后体育比赛——4.体育——5.体育课程资源——2.选择题(10题目共2分,共20分)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于()颁布。
A2001B2002C2003D20002、()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理念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A1977B1979C1980D19813.对体育课程实施的几种态度是忠诚导向、()和创造性导向。
A相反取向B直接取向C合作取向D相互适应取向4.在体育学习中,学生注重学习和掌握()。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传统经验D个人经验。
5、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多样性、潜力、()。A多态性B多重性C多边性D变异性6.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模式:职前培训、机构培训,()。
A联合培训B就近培训C校本培训D外地培训7.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可靠性、有效性、互动性、可行性、灵活性,()。A.方向性B.效率C.原则D.突出重点8.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是方向性、调节性、可操作性、灵活性和()。
A广泛性B广泛性C全面性D多样性9.课外体育活动的本质是:目的和任务多向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A.重点突出B.活动内容多样化C.要求多样化D.活动内容多样化10.学校体育的目标是()。
A灵活多变B固定C有一定阶段D均不正确3、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一、学校体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体育实践课程的学科特点是什么?3.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影响有哪些?4、分析“学科体育课程”的特点。
5、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新理念包括哪些内容?6、谈谈你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来参与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4、问答(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1.讨论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特点?2、试分析我国学校制定体育目标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1/6模拟试题(二)1、单选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2016年教育部召开学校体检扬州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并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思想多元化发展新局面。[]A,1978B,1979C,1980D,19812.人际关系因素属于发展学生的范畴[]A.心理健康B.身体健康C.社会适应D.智力发展3.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这个概念是由欧内斯特朗格兰提出的。
【】A。终身体育B.终身教育C.学校体育D.学校教育4.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属于学科体育课程的评价特征:[]A.严格的评价标准B.重视结果,忽视过程C.注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主观评价D.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5.以下情况之一不属于以学生为基础的体育课程评价。
[]A.关注学生学习进步的程度。B、采用快速、多样、影响深远的绝对评价方法来衡量学生的表现。C.采用多种评价方法。D、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六、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策略有三种,其中学校被认为是最合适的策略。[]A.自上而下的策略B.中上的策略C.自下而上的策略D.整体到局部的策略7、在体育课程实施的三个阶段中,是控制体育课程改革进程重要阶段。
【】A。初始阶段B.实施阶段C.维护阶段D.评估阶段2/68。它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A。体育与健康课B.课外体育活动C.课外体育训练D.体育竞赛9.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是多样性、潜力、【】A理性性B.灵活性C.多质性D.隐蔽性10、有专人组织、管理、指导,有经费支持,有一定导向性,活动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外体育组织形式。
【】A。小组活动B.班级活动C.小组活动D.社团活动11.体育课程的生物功能是。【】A。人的心理变化规律B.感觉知觉规律C.人体适应性规律D.运动技能形成规律12.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A.可靠、有效B.相互竞争C.相互适应D.相互帮助13.体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健康知识B.运动体验C.运动知识D.体育锻炼1.
2.急需体育教师入编专业试题
2005年1月全国初等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题干中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放在括号内。
每题1分,共30分)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A.组织教学的能力B.组织和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学生的能力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2.学生说谎、偷窃、作弊等行为属于()。
A.情绪冲动B.人格障碍C.情绪适应困难D.行为障碍3.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搜索策略也称为()。A.启发式B.搜索公式C.算法公式D.排列公式4.奥苏贝尔提出的影响迁移的三个主要认知结构变量是()。
A.结构性、可操作性和辨别性B.稳定性、可用性和结构C.可操作性、可用性和结构D.可用性、辨别性和稳定性5.影响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教育与遗传B.遗传与环境C.社会与遗传D.教育与环境6.如果个体将任务难度归因于成功或失败,那么从归因因素来看,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归因B.外部的、可控的、稳定的归因C.外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归因D.外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归因7.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由两个阶段组成()。A.“好孩子”取向层、权威取向层B.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取向层、原则取向层C.原则取向层、良心取向层D.惩罚与服从取向、工具享乐主义取向8.心理咨询方法包括()。
A.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讯咨询、现场咨询等。B.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个人咨询与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讯咨询、现场咨询等。C.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电话咨询、通讯咨询、现场咨询等。D.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个别咨询与集体咨询、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等。9、技能类型有()。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B.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D.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10.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区别是()。
A.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发展B.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的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关性,而儿童心理学则从横向的角度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发展。C、教育心理学从横向的角度研究儿童的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发展D.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的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发展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这种能力的差异属于()。A.能力的量的差异B.能力的质的差异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12.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B.认知建构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认知知识结构理论13.丹斯洛将学习策略分为相互关联的两大类,这两类是()。A.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B.知识理解策略和知识记忆策略C.一般策略和特殊策略D.基本策略和辅助策略14.观察法的缺点是()。
A.很难制定严密的计划B.无法保证观察的目的C.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D.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15.根据动机可分为()其影响范围的大小。A.近端动机和长期动机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C.自觉动机和无意识动机D.广泛动机和狭义动机16.教师在问题教学的解决问题阶段应帮助学生引发以下一系列的动机:心理活动()。
A.激发学生的兴趣,回忆相关知识和规则,激活并应用以前学过的认知策略,并利用认知策略重新组织回忆的规则。B.保持相当的注意力,激活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相关知识中。使用以前学过的认知策略,并通过认知策略重新组织回忆的规则。C.能够回忆起相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应用以前学过的认知策略,并通过认知策略重新组织回忆的规则。组织D.回忆相关知识和规则,激活认知策略,提出必要的假设17.对于体育活动和社会福利工作,随着年级的提高()。A.社会抑制和社会促进没有显着变化B.社会抑制越来越不明显C.社会促进越来越明显D.社会抑制越来越明显明显18.实验的大致流程方法是()。
A.设计方案、设计等分组,施加影响,进行复测、比较分析B.设计方案、设计等分组,进行预试验、复试验、比较分析C.进行预试验,选择设计组,并施加影响,进行再测试,比较分析D.进行初步测试,设计计划,施加影响,进行再测试,比较分析19.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判断一个行为是对还是错时,是()。A.从客观负责向主观负责发展B.从主观负责向客观负责发展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20.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一般应包括()。
A.提出问题,识别问题本质,选择算法,寻找条件B.提出问题,识别,探索,解决C.识别问题本质,选择算法,寻找条件D.提出问题,选择算法,并寻找条件21.道德概念是()A.道德原则B道德观点C.道德判断D.道德认知22.信息处理理论认为,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化问题状态的算子构成()。A.算子级数B.问题空间C.问题求解D.问题情境23.转移的经验泛化理论由心理学家提出()。
A.桑代克提议B.伍德沃斯提议C.贾德提议D.詹姆斯提议24.
3.体育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包括哪些科目
招聘体育教师。考试内容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学科包括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科目包括体育专业知识。
教师这个词有两个含义,它指的是一种社会角色以及这个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一般指传授知识和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接受过专门教育和培训,在教育(学校)中负责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执行教育教学任务的专业人员。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国民素质的职责。——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