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技术培训 >电泳是哪个专业知识内容(电泳是哪个专业知识的)

技术培训

电泳是哪个专业知识内容(电泳是哪个专业知识的)

2023-12-26 15:51:01 技术培训 258人已围观

1.电泳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知识哪里有

在电场中,推动带电粒子移动的力(F)等于粒子携带的净电荷(Q)与电场强度(E)的乘积。F=QE粒子的向前运动也受到阻力(F)的影响。对于球形粒子,它遵循斯托克定律,即:F=6r其中r是粒子的半径,是介质的粘度,是粒子的移动速度。当粒子在电场中稳定运动时:F=F,即QE=6r

电泳是哪个专业知识内容(电泳是哪个专业知识的)

可见,球形粒子的迁移率首先取决于其自身状态,即与电荷成正比,与其半径和介质粘度成反比。除了自身状态的因素外,电泳系统中的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粒子的电泳迁移率。

电泳可分为自由电泳(无支架)和区带电泳(有支架)两大类。前者包括Tise-leas微电泳、微电泳、等电聚焦电泳、等速电泳和密度梯度电泳。区带电泳包括滤纸电泳(常压和高压)、薄层电泳(薄膜和薄板)、凝胶电泳(琼脂、琼脂糖、淀粉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

由于电泳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操作要求严格、价格昂贵,自由电泳法发展并不迅速。区带电泳可以使用多种物质作为支持物,应用范围广泛。

电泳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知识可在生物帮、生物院校、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科技园、生物产业园、生物学会、生物协会获取。

2.电泳工艺及知识

涂装(电泳涂装)是一种利用外部电场,使悬浮在电泳液中的颜料、树脂等颗粒沿一定方向迁移并沉积在其中一个电极表面的涂装方法。电泳涂装与直流电源技术的关系密切,电泳涂装的原理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发明的,但这项技术是在1963年以后才发展起来并工业化应用的。电泳涂装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涂膜形成方法。水性涂料是最实用的施工技术。它们是水溶性、无毒且易于自动控制。它们正在迅速广泛应用于汽车、建材、五金、家电等行业。

电泳涂装是将工件及相应的电极放入水溶性涂料中。接通电源后,依靠电场产生的物理、化学作用,以被涂物为电极,将涂料中的树脂、颜料、填料均匀地铺展在表面。通过沉淀、沉积形成不溶于水的漆膜的涂装方法。

电泳涂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它至少包括电泳、电沉积、电渗、电解四个过程。电泳涂装按沉积性能可分为阳极电泳(工件为阳极,涂料为阴离子)和阴极电泳(工件为阴极,涂料为阳离子);按电源可分为直流电泳和交流电泳;按工艺方法分,有恒压法和恒流法。目前,工业上广泛采用恒压直流电源。阳极电泳法。

阴极电泳用水溶性树脂是用有机酸中和的阳离子化合物。溶于水后,以分子和离子的平衡状态存在于直流电场中。两极之间产生电位差,离子定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并且电子沉积在阴极表面,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在阳极上释放电子并将其氧化成酸。这就是电泳涂装的基本原理。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电化学反应,包括四个同时发生的过程:电泳、电解、电沉积和电渗。

1、电泳在直流电压的作用下,分散在介质中的带电胶体粒子沿电极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方向运动,称为电泳。除了电泳漆溶液中带负电的树脂颗粒可以电泳外,吸附在带电胶体树脂颗粒上的不带电颜料和体质颜料颗粒也可以电泳。

2、电沉积:在电场作用下,带电树脂颗粒电泳到达阴极,并释放电子沉积在阴极表面,形成不溶于水的漆膜称为电沉积。它是电泳涂装过程中的主要反应。首先在电力线密度特别高的部位进行电沉积,例如待涂工件的边缘、拐角和尖端。一旦发生沉积,待涂覆的工件(阴极)就具有一定程度的绝缘性,电场随后随涂覆表面向后移动,直至最终获得完全均匀的涂层。

3.电渗是电泳的逆过程。当漆液的胶体颗粒受电场作用,向阴极移动并沉积时,吸附在阴极上的介质(水)在内渗透力的作用下从阴极穿过沉积物质。漆膜向漆液的渗透称为电渗。电渗的作用是使电沉积漆膜脱水。通常新沉积的漆膜含水量为5~15%,可直接高温干燥,不会起泡、流挂。

4.电解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水溶液时,水发生电解反应。氢气在阳极释放,氧气在阴极释放。因此,在涂装过程中,应尽可能降低电压,并防止其他杂质离子因电解反应而混入漆液中。使用过程中释放过多气体,会影响漆膜质量。

3.电泳是什么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

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以不同速度运动来实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1937年瑞典学者A.

W.K.

Tiselius设计并制造了移动界面电泳仪,从马血清白蛋白中分离出三种球蛋白,并创造了电泳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带电粒子在单位电场强度作用下,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即迁移率)是一个常数,是带电粒子的特征物理化学常数。

不同的带电粒子具有不同的电荷,或者它们具有相同的电荷但荷质比不同。它们在同一电场中进行电泳。一段时间后,他们因移动距离不同而分开。分离距离与外电场电压和电泳时间成正比。

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电泳分为4类:移动界面电泳、区带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和等速电泳(见图)。移动界面电泳是将分离后的离子(如阴离子)混合物置于电泳槽的一端(如负极)。在电泳开始之前,样品和载体电解质之间存在清晰的界面。

电泳开始后,带电粒子向另一极(正极)移动,移动速度最快的离子在前面,其他离子根据电极的速度依次排列,形成不同的区域。只有第一区的界面清晰且完全分离,含有电泳速度最快的离子。大多数其他区域重叠(图a)。

区带电泳是在一定的支撑物上,在均匀的载体电解液中,将样品加入到中间位置。在电场的作用下,样品中带正电或带负电的离子以不同的速度向负极或正极移动。分为不同的区域(图b)。根据支持物物理性质的不同,区带电泳可分为纸质及其他纤维膜电泳、粉末电泳、凝胶电泳和丝线电泳。

等电聚焦电泳是在装有pH梯度缓冲液的电泳槽中添加两性电解质。当处于低于自身等电点的环境时,会带正电并向负极移动;如果处于高于自身等电点的环境中,则在自身等电点的环境中带负电,向正极移动。当游动到自己独特的等电点时,其净电荷为零,游动速度降至零,不同等电点的物质最终聚焦在各自的等电点上,形成清晰的区域(图c),分辨率极高。

等速电泳是将前导离子(其迁移率大于所有分离离子)和末端离子(其迁移率小于所有分离离子)添加到样品中。将样品添加到前导离子和最终离子中。它们之间,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各个离子发生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电泳,实现完全分离。每个分离离子的谱带根据其迁移率按顺序排列在前导离子和最终离子的谱带之间。

由于没有添加适当的支持电解质来承载电流,因此所得的区带相互连接(图d),并且由于“自校正”效应,界面清晰,这与区带电泳不同。电泳分离原理示意图a移动界面电泳b区带电泳c等电聚焦电泳d等速电泳L前导离子T末端离子电泳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化学、毒理学、药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和其他领域。

4.请求有关电泳的最基础的知识

在外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胶体颗粒在分散介质中向阴极或阳极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利用电泳分离物质的技术也称为电泳。胶体的电泳现象证明胶体颗粒带电。

各种胶体颗粒的性质是不同的。它们吸附不同的离子,因此具有不同的电荷。电泳可用于测定胶体颗粒的电特性。向阳极移动的胶体颗粒带负电,向阴极移动的胶体颗粒带正电。

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等胶体颗粒吸收阳离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硫化物等胶体颗粒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因此,在电泳实验中,氢氧化铁胶体颗粒向阴极移动,三硫化二砷胶体颗粒向阳极移动。

可以使用电泳分离具有不同电荷的溶胶。例如,陶瓷工业中使用的粘土通常含有氧化铁。为了去除氧化铁,可以将粘土和水一起搅拌以形成悬浮液。由于粘土颗粒带负电,而氧化铁颗粒带正电,因此通电后它们会靠近阳极。将收集非常纯净的粘土。

电泳也用于工厂除尘。还可以使用电泳来检测分离的物质,这在生化和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相继发展了支持物电泳,如滤纸电泳、醋酸纤维素膜电泳、琼脂电泳等;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了淀粉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目前,电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化学、药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领域。

5.什么是琼脂糖电泳的

以琼脂糖凝胶为支持介质的电泳称为琼脂糖凝胶电泳。

2.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制备及操作方法

1.制备琼脂糖凝胶时,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凝胶电泳分为垂直型和水平型。一般来说,立式分离效果比卧式分离效果好。而卧式可以制备低浓度琼脂糖,更方便制胶和加样,电泳槽制作简单,价格便宜。

用缓冲液配制所需浓度的琼脂糖凝胶,水浴或微波炉加热使琼脂糖完全融化,冷却至55,用少量琼脂糖凝胶密封玻璃板或有机玻璃板的边缘,放置样品梳(梳齿下端距离玻璃板0.5-1.0mm)。然后将融化的琼脂糖凝胶溶液连续倒入玻璃板或有机玻璃板模具上(厚度取决于样品浓度,必须注意避免混入气泡),室温自然凝固。完全凝固后,小心取下进样器,向电泳槽中加入适量的电泳缓冲液,使凝胶板浸入电泳缓冲液下方约1mm处。

2.样品制备和添加

添加的样品应具有适当的浓度和较小的体积。使用微量注射器缓慢添加样品。放置样品时必须关闭电源。为了指示电泳距离并防止样品在电泳槽缓冲液中漂浮,常在制备的样品中添加含有蔗糖或甘油和指示剂(溴酚蓝、二甲苯花青等)的上样缓冲液。另外,样品中的盐含量不能太高,否则电泳时会出现区带消失、前沿不平整等现象。样品中每条带的DNA含量应不少于0.1gDNA。如果DNA浓度过高,则电泳带变宽,游泳距离异常。

样品量由进样孔的容积决定,通常为10-50g。

3.电泳

电泳温度根据需要而定。对于大分子的分离,应采用低温、电压较低(一般不超过5V/cm)。普通电泳可在室温下进行,电泳电压为5-15V/cm。

4.染色——以DNA电泳为例

荧光染料溴化乙锭(EB)通常用于染色以观察琼脂糖凝胶中的DNA带。EB可以插入DNA分子中的碱基对之间,使EB与DNA结合(超螺旋DNA与EB的结合能力小于双链闭环,而双链闭环DNA的结合能力与EB的比值小于线性双链DNA)。将染色后的凝胶在1mmol/lMgSO4溶液中浸泡1小时,可以减少未结合的EB引起的背景荧光,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核酸主要是根据其相对分子量和分子构型,同时也与凝胶的浓度密切相关。

1、核酸分子大小与琼脂糖浓度的关系

(1)凝胶中DNA分子的大小。DNA片段的迁移距离(迁移率)与碱基对的对数成反比。因此,将已知尺寸的标准移动的距离与未知碎片移动的距离进行比较。可以测量未知片段的大小。但当DNA分子大小超过20kb时,普通琼脂糖凝胶就很难将其分离。此时,电泳的迁移率不再取决于分子大小。因此,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时,分子大小不应超过该值。

(2)琼脂糖浓度如下表所示,不同大小的DNA需要使用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分离。

表琼脂糖浓度和DNA分离范围

琼脂糖浓度/%0.30.60.70.91.21.52.0

线性DNA大小/kb60-520-110-0.87-0.56-0.44-0.23-0.1

2.核酸构型与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的关系

不同构型DNA的移动速度顺序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线性DNA>打开双链环状DNA。当琼脂糖浓度过高时,环状DNA(一般为球形)无法进入凝胶,相对迁移率为0(Rm=0),而相同大小的线性双链DNA(刚性棒状)则可以向前移动在长轴方向。(Rm0),可见这三种构型的相对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凝胶浓度,但同时也受到电流强度、缓冲液离子强度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