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培训
林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站(林业专业基础知识大全)
2023-12-26 02:46:37 技术培训 814人已围观
1.林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应当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方面的素养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森林栽培、森林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知识,能从事林业、农业等林业栽培工作的学生、环保等部门。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高级科技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森林栽培(含经济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受良种林木选育、造林、森林资源调查与规划、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森林防火管理、野生植物利用等方面的基础培训,具有森林经营规划的基本能力。森林整备、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掌握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林木生理生化分析、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方法,掌握林木选种、林木栽培与抚育、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等技术。林产品加工利用;
4、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5、熟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和国土绿化等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内外林业学科的理论前沿、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前景、林业科技的发展动态、林业生产的发展动态。
主修课:
主要学科: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
主要课程:森林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林木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学、森林环境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森林生态学、测量与遥感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综合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8-30周。
培训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林业、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森林旅游规划与管理、经济林培育、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森林生态建设、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人才。农业、环保、城建等行业。(乡镇)环境改造与维护、城市景观森林规划与管理、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管理、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建设等应用型、综合性专业人才。
2、掌握的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广泛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受到良好的生物学、生态学、景观学、艺术学等基础理论的熏陶,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扎实培养林业专业知识,掌握森林经营、林木选种、城市绿化设计与养护管理、森林旅游资源经营与管理、林业调查规划与设计、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进一步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
2.林业工程师主要是干什么的
林业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监测、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植物检疫和林业技术推广等工作。
1、就业单位
林业科研单位、林场、林业站、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2、专业资格
林业或其他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3、专业品质
首先,我们要热爱美丽的森林,珍惜它的巨大价值。想要更好地为森林服务,还必须系统地掌握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的知识,掌握专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熟悉《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拥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及早发现病虫害或火灾隐患的苗头,以便及时进行防治。当然,你还必须身体健康,能够长时间穿越茂密的森林。
3.林业的基本知识
林业知识1.森林生态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树木、林地以及依赖森林、树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丛地、未成熟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适宜造林的荒山荒地、辅助生产林地。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树干明显直立的树木,高通常在3米以上,按高度不同可分为大树、中树和小树。由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郁闭度0.2以上(含0.2)、连续面积1亩以上的森林或林带,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胸径在2厘米以上、郁闭度大于0.2的竹类植物组成的林地。稀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的林地,其郁闭度为0.10~0.19,以及经过3年人工造林和5年飞播造林,保存树数达到合理树种数41%~79%的林地。树木;或者树木数量低于划定林地标准的树木数量,但天然来源林地的植物符合标准的比例超过40%。
灌木林地:灌木没有树干,但有许多分枝从地面伸出,或有树干,但高度不超过3米。灌木林地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较差而矮化为灌木的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竹丛组成。
灌丛又分为灌丛和国家规定的其他灌丛;国家特种灌丛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灌丛、有经济林树种且裸露岩石、石漠化或红漠化超过40%的灌丛。专为保护目的而设计的严重灌木丛;其他灌木丛是指国家规定以外的灌木丛。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以内)造林地和封育林地(5年以内)造林地。
苗圃地:林木、花卉、苗木的固定用地。无立木林地:包括有伐木痕迹的土地、烧毁的土地以及其他无立木林地。
适宜林业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适宜造林的荒山荒地、适宜造林的沙荒地和其他适宜林业的土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服务林业生产的工程设施及配套设施用地。林木:生长在森林中并到达森林树冠的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的树木更直、更高,可以生产出圆度更好的原木。他们构成森林产出的主体,是森林经营利用的主要对象。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五类:(一)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乔灌木,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和林地。牧场防护林、河岸防护林、道路防护林。森林;(二)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树木,包括以生产竹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三)经济林:以生产水果、食用油、饮料、调味品、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用途的森林;(四)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用途的树木;(五)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用途的森林、林木,包括国防林和实验林、母林、环保林、风景林、名胜林和名胜林。革命纪念地、自然保护区森林。
森林起源:又称林分起源或林分原因。指森林的形成方式,即森林的繁殖方式。
具体分为两种情况: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由于来源于自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故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就森林树木的形成而言,由于繁殖方式的不同,森林的起源可分为两类:实质森林和无性繁殖森林。人工林:通过人工播种、栽植或砍伐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自然播种或发芽形成的森林。原始森林:从未被人工砍伐或开垦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因人为或自然因素遭到破坏后,未经人类合理管理,靠自然力量恢复的一类森林。植被:多种植物群生、物种聚集、群落交织,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紧紧包裹着大地。这层充满活力且不断变化的植物覆盖层称为植被。
植物群落:植被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成,而是某些植物种类在一定地点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组合而成的有规律的组合。每个这样的组合单元称为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许多不同植物和动物群落之间的类型、数量和关系。森林是陆地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它们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复合体。因此,保护森林就意味着直接和间接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总称。生态环境也可称为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层次、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并按模型生产,以实现最佳的预期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指立足土地整治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需要,以维护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为目的,在一个区域或跨区域进行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在此范围内,建设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等重大工程,管理和保护现有森林资源。
林分:内部特征基本相同但与邻近地区显着不同的森林。林区内的森林可根据树种组成、森林产地、林相、林龄、密度、状况等级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林分。
立木:包含两层含义:构成森林主体部分的树木总数;森林地面上未砍伐的活树。树种组成:指森林中的树木由哪些树种组成。
。
4.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主要讲授造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造林建设与管理技术、工程造林技术、造林技术规程;
森林管理
讲授森林抚育采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主要森林采伐更新的理论和方法,森林采伐作业技术,森林经营技术规程;讲授森林昆虫基础知识、森林病害基础知识、森林病虫害原理及防治措施、森林病虫害调查与预报,讲授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培养学生掌握防治、调查、预测知识森林病虫害的预报和预报,使学生掌握主要森林检疫性害虫的种类、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
5.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如何申报工程
关于印发《安徽省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林人[2006]70号市林业局、人事局、省有关单位:《安徽省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条件(试行)》现将《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试用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安徽省林业厅安徽省人事厅2006年7月19日安徽省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规范条件(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是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我省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条件(试行)》(皖人发[2006]39号)等文件的通知,结合特点林业工程系列的条件,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为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师。第三条符合本规定适用条件的人员,应当经过审查或者考试与复核相结合的考核,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
第四条在林业工程技术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申请和审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不受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条件的限制。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五条本标准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林业、园艺及相关工程专业研究、规划、设计、生产、加工、技术推广、咨询等的专业技术人员遍布全省。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的退休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在安徽工作一年以上的省外林业专业技术人员。
第六条取得非林业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并符合本标准条件的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申请相应的林业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审查。第三章基本条件第七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法律法规,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
第八条爱岗敬业,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具有研究创新精神,在技术引进、转化和创新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任职期间年度考核或任期考核成绩达到及格以上。第四章申请条件第九条学历要求(一)高级工程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取得博士学位后,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满2年。
2、获得学士及以上学历后,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至少5年。3、取得大学学历后,从事本专业20年,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
4、获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25年及以上。现在外地或县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从事艰苦岗位工作,并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程师:1、取得研究生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后,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满三年。
2、获得学士学位或大专学历后,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不少于4年。3、取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15年,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5年。
(三)助理工程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取得大学本科学历后,取得技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不少于2年。2、取得中专学历后,取得技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至少4年。
第十条外语、计算机、继续教育、专业水平考试条件(一)参加国家按照规定组织的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证书,或者符合报考条件豁免。(二)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取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三)申请高级林业工程师资格,必须参加统一的林业专业知识水平考试并考试合格。第五章能力和业绩条件第十一条高级工程师条件申请高级林业工程师资格,除应当符合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外,还应当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一))能力条件具有扎实的专业资格具有基本的理论和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能力承担重大林业工程项目或重要技术开发和研究课题,能够解决关键林业问题能够指导林业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科研、设计、生产技术和技术培训任务。
(二)业绩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以上(以获奖证书为准,下同);或市(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参与并完成省级或市(厅)级林业重点攻关项目、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开发,下同)项目1项,并经同行专家鉴定和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以成果鉴定证书为准,下同),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主持完成市(部)级以上林业重点项目、科研、技术创新项目一项,经同行专家和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达到先进水平在省内。4、主持完成或参与制定市(部)级以上行业技术标准、规范2项,并经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颁布实施。
5、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以专利授权书为准),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解决林业生产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或者在技术引进、转化、创新项目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推广应用中做出突出贡献,并获得经本领域专家和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7、科研成果被列为市级推广项目。(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论文和出版物要求:1.在国内外省份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