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技术培训 >中医学专业知识必考简答题汇总(中医学专业知识必考简答题及答案)

技术培训

中医学专业知识必考简答题汇总(中医学专业知识必考简答题及答案)

2023-12-26 17:28:52 技术培训 754人已围观

1.中医学基础知识有那些

我对中医基础知识的看法:中药不仅仅是简单的医学,它已经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它遵循古代哲学思想,渗透着天人合一的认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专业知识必考简答题汇总(中医学专业知识必考简答题及答案)

中医有四点:第一点是医德、医德。对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我牢记那副对联“不求名利,只求解除人民疾苦,不讲事,不讲修身,行善积德”。

古人曾说,医者有父母般的心,因为病人的痛苦和生命都托付给了医生。确实,医学是一门生命科学。没有一颗善良的心,怎么能救人的生命呢?第二点是‘人生而有天地之气’。

'。因此,天地万物都会影响人,人也能反映环境中的一切。

我记得曾志,一位62岁的妇女,现住沙湾河静三区。他抱怨说,自己已经咳嗽了两年,并接受了多次治疗,但没有成功。

给我开了三剂药,几天后复诊说服药后略有好转,但第二天又咳嗽了。经过详细询问,我提出了家居风水的问题,最后决定去看看。

结果发现,病妇的房间位于房间的东北方,也就是房间最阴的一面。风水学上称之为“鬼门”。女人本性阴,到了晚年阳气更虚。

人若居于阴位,阴气过重,则病势缠绵,难以痊愈。我们建议他改变住所。

后来经儿子证实,换屋7天后,病不药而愈。这是在人身上创造出来的天地之气。世界上的一切都会影响人,但人也会改变环境。这个风水方法这里就不详细讨论了。

第三点是“形神不二”。他认为,人分为肉体和精神,两者是绝对不可分割的。

俗话说“身不疲,神不散,百气皆可活”。“根据现在的教义,形是身体,神是灵魂。

我这里不是说迷信,但灵魂确实存在。如果你不相信,中医就很难理解。这是因为中医在很多地方都讲这个问题,比如形神、营卫、气血等。

确定了人的灵魂之后,这些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根据现代科学,制造一个与人体外观相同、内部含有相同化学成分的物体并不困难。

但无论你怎么做,这个物体都无法自行生长和生存。为什么?因为今天的科学不相信灵魂,所以它在没有上帝存在的情况下创造了事物的图像。

古代中医中运用灵魂的方法也有很多,中医的“祝佑”系也是其中之一。可惜的是,它受到了现任政府的严格控制。

西方研究的睡眠术也是一种运用人体灵魂的技术。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这正是老子所说的:“道非道,非永恒之道”。名字不是名字,也不是永久的名字。

'原因。第四点是“疾病是可以认识的、可以预防的”。

那些说疾病无法治愈的人还没有学会治愈方法。中医认为,疾病是邪邪所生,生于阳气,风雨寒热所致。

生于阴,由食住而得,阴阳为喜怒。而万物皆有阴阳,一物一分为二。

所以,既然有病,就一定有治病的方法,因为阴阳是相辅相成的。中医的辨证论治理念也是如此。

自然界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整个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在于世界内部阴阳的矛盾统一。中医的治疗也是基于这个原则,决定了症状的轻重缓急(所谓本就是指与疾病相反的一面。

症状就是疾病的症状)。人们认为,治病必求其根本,急则先治标。

确定治疗顺序,采取积极治疗或反治疗。

正治和反治都是根据疾病的性质,使用与证候性质相反的药物。这是矛盾对立面既斗争又统一的辩证观的自然运用。总的治疗原则是针锋相对,针对证候所体现的阴阳失衡,采取治疗方法来纠正这种阴阳失衡。

临床诊断时,同一种疾病可能因季节、气候、地区以及患者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生活环境、职业等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蕴含着共性相结合的辨证思想。和矛盾的特殊性。

有时,不同的疾病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同的病理变化,但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这说明中医看待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从运动的角度而不是静态的角度,从相互联系的角度而不是孤立的角度来看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并注重其统一性,即整体观念。它不仅非常重视人体各部分的统一和完整,而且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完整。

中医中除了阴阳之外,还有五行不可缺少。即金、木、水、火、土。

其特点是:“木曰曲直,酸,水曰湿润,下咸,火曰炽,上曰苦,金曰辛”。土是甜的。“它通过它的特性延伸到世界上的万物。”

五行学说以“五”为基数,阐述了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原理、人体与五行的相互关系、五脏疾病病机的季节变化、机理等。临床现象,并指导确定治疗。方法。它还认为人体生命本身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与外界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阐明了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概念。

阴阳五行皆以气为本。五行是阴阳之质,阴阳是五行之气。无质则气不立,无气则质不存。古人通过建立阴阳五行,并将其运用于四时,制定了“五运六气”之法,即现在所说的“运学”。

通过它的应用,我们可以预测人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一定年龄更容易患上某类疾病,为区域性或流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中医对人体脏腑功能的描述称为脏象。其理论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器官、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它对于研究人体的生理学和病理学很有用。对指导临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人体除了五脏六腑之外,还有各种脏腑、气、血、津液等组织。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利用。

经络是相互连接的系统之一。经络系统由经、筋、皮、络四部分组成。络经是经络的分支,其主干分为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两类。

末筋是经络之气“会、聚、散、通”的地方,皮肤是经络及络络在体表的分叉处。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沟通内外、连接脏腑。

通过气血,滋养脏腑组织。

2.中医专业应具备哪些技能

我觉得自学最好还是按照大学里的流程来。毕竟我们刚入学的时候对中医一无所知,而大一的课程完全是针对我们这样对中医不太了解的学生。如果你看一些技术性很强的书或者直接从头看《黄帝内经》之类的,是不可能看懂的!

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首先要了解中医最基本的理论,如阴阳、五行、精气、血,以及中医的整体概念了解了这些之后,就可以好好看看《黄帝内经》了,因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内经》。当然,这个时期,你应该先学习一下古代医学文献,以方便后续的阅读。要想学好中医,熟读经典是非常有必要的。

然后是《中医诊断学》。中医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诊断方法,如脉诊、舌诊等,必须认真学习、领会。

然后就可以学习《中药》,掌握常用中药的功效、性味、归经分布、用法、用量、禁忌等。书都有了,基本可以信赖。

然后是“处方科学”。如何对症开方是一门大学问。

最后是《中医内科学》。内科学是上述学科的总结,包括各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到处方的制定。

中医的课程有很多,这些只是最基本的。想要学好中医,除了临床实践之外,最重要的是读书。从古至今各大名医的医学著作,不仅可以开阔你的视野,丰富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中医治疗疾病时,思维非常重要。如果不朝一个方向、不从一个角度去,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希望你学业有成!

3.中医基础期末考试哪些是重点呢

基础课程要求(或课程简介):《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必修基础理论课程。

其内容具体包括“中医概论”、“中医脏象”、“中医病因病机”三个部分。《中医概论》主要介绍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中医与古代哲学的关系等基础知识。

《中医脏象学》主要论述人体形态组织结构、生理功能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病因病机》介绍了中医对人类疾病的原因及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研究和阐释。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介绍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医与古代哲学的关系、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病因病机、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等。是基础中医专业的必修课。

第一章引言【目的要求】1.了解中药的起源。2、了解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3、熟悉中医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中医的基本特征1.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和自学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中医哲学基础【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与古代哲学的关系。2、掌握元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了解元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概况。[教学内容]第一节元气论1.气的起源和概念。

2.生命力理论的主要内容。3、元气理论在中医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1.阴阳的概念。2、阴阳属性的区分。

3、阴阳的相互关系。(1)对立与制约(2)互根互用(3)盛衰平衡(4)相互转化4.阴阳理论在中医中的应用。

(1)解释组织结构(2)解释生理活动(3)解释病理变化(4)用于疾病诊断(5)用于疾病治疗第三节五行理论1.五行的概念。2.五要素的特点。

3.事物属性的五要素分类。4、五要素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5、五行之间异常不平衡。6.五行理论在中医中的应用。

(1)讲解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讲解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3)用于疾病的诊断(4)用于疾病的治疗第四节主要思维方法中医1.中医专业思维方法。2、中医的主要思维方法。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第三章气、血、津液【目的要求】1、熟悉气、血、津液的概念。

2、掌握气的生成、作用和运行形式。3.了解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生成、分布及功能特点。

4、掌握血液的形成、功能和运行规律。5、了解津液的生成、作用、分布和排泄过程。

6、了解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气1.气的产生。

2、气的功能。(1)推进作用(2)固着作用(3)温热作用(4)防御作用(5)气化作用3.气的运行。

4.气的分类。(1)元气(2)宗气(3)营气、卫气第二节血1.血的生成。

2、活血的功能。(1)营养、滋润作用(2)血液是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3)载气3.血液的运行。

第三节津液一、津液的生成。2、津液的功能。

(一)滋润、营养作用(二)化为血(三)载气三、津液的传输与排泄第四节气、血、津液的关系1、气、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

3、血与津液的关系。【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和自学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藏符【目的要求】1.熟悉隐藏图像的概念。2、熟悉西藏意象理论的特点。

3、掌握五脏腑的生理功能。4、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

5.了解大脑和女性细胞的生理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五脏一、心(一)主血脉(二)主神志(三)主意、津、体、华、窍二、肝(一)主排水(2)主藏血(3)与志、津、体、花、窍的关系。

脾(1)司运化(2)司血(3)通志、液、体、华、窍4.肺(1)司气呼吸(2)司水道(3)司朝白脉(4)表示关节的联系(5)与志、液、体、华、窍的联系5.肾(1)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2)主主水液(3)主主水液受气(4)与志、液、体、华、窍的联系。第二节六腑1.胆2.胃3.小肠4.大肠5.膀胱6.三焦第三节气横腑1.脑。2.雌性细胞。

第四节脏腑关系一、脏腑关系。2、脏腑与脏腑的关系。

3、腑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和自学讨论相结合。

第五章经络【目的要求】1.了解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理论。2、熟悉经络系统的内容。

3、熟悉十二经脉的走向、联系、表里结合、运行顺序和分布规律。4、熟悉奇经八脉的名称、分布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

5、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组成1.经络。

2.抵押品。3、公司部门。

第二节十二经脉一、走向与转运。2、内外一致。

3.流媒体顺序。4、分配规则。

第三节奇经八脉一、生理功能。2、圆形分布及功能特点。

(1)督脉(2)任脉(3)冲经(4)代经第四节经脉的生理功能1.联系组织器官,沟通内外。2.气血阴阳的运行。

3.感应和传导。4.规范功能活动。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第六章病因【目的要求】1.了解病因的概念及其内容分类。

2、了解六淫疫病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了解七情与五脏的关系及其各自的致病特点。

4、熟悉饮食不当与疾病的关系。5、熟悉作息不当与疾病的关系。

6、了解痰瘀的概念、形成及致病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外感原因1.六邪。

(1)风邪(2)寒邪(3)热邪(4)湿邪(5)燥邪(6)火(热)邪2.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