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培训中心 >父母培训中心立足点,父母培训中心立足点是什么

培训中心

父母培训中心立足点,父母培训中心立足点是什么

2024-07-13 17:19:36 培训中心 0人已围观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父母培训中心立足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父母培训中心立足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3.14是什么?

3.14是什么?》,3.14,其实代表宇宙无穷无尽的奥秘;面对《头条.悟空问答》的这一提问,非著名网文作者姚录岐认为: 3.14,表示日期是3月14日,它代表科学家的生卒巧合;它还代表圆周率开始的三个数字,它更代表无穷无尽的宇宙奥秘。

父母培训中心立足点,父母培训中心立足点是什么

圆周率很难穷尽的原因是什么?

2018年3月14日霍金离开了我们

圆周率代表了宇宙无穷无尽的奥秘

1.天马大家好爱文章的头条主页今日头条(www.toutiao.com)
https://www.toutiao.com/c/user/token/MS4wLjABAAAAk0Wtr3Sihy4FL0RrNwGi3v8cVC_994auXyV1zy39s_w/?source=feed

2.天马AAAA.姚录岐的微博_微博
https://weibo.com/p/1005052651309631/home?sudaref=www.baidu.com&is_all=1

3.姚录岐.我的图书馆主页
http://www.360doc.com/myfiles.aspx?app=1&type=3

4.姚录岐.天马的空间 http://3334172842.qzone.qq.com

青少年叛逆期怎么教育啊,万能的智囊团求助?

青少年叛逆期怎么教育?做为他们的父母,必须重新调整自已的立足点, 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面对所谓的叛逆,让彼此处在一个对等的位置,相互尊重。帮助孩子安全度过“叛逆期”。

一、学会信任

很多时候孩子自己也知道自己做错了,已经有了悔改之意。但是,已经对孩子的叛逆养成定向思维的家长不管不顾,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责骂,有的直接拿孩子练手,这样的行为只会抹杀掉孩子的悔改心,激起孩子更多的叛逆情绪。“我就是要这么做!反正他们都不在乎我了!他们永远认为我就是这样的!”

于是,家长和孩子的直接矛盾也越来越深。当孩子犯了错时,家长不妨冷静下来,先询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学会尊重,学会信任,才是沟通改变的前提。

二、说话做事要有依据

无中生有的责难恐怕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之一了,我们总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实,这何尝不是他人对自己污蔑时的无奈之言?成年人尚且无法接受无中生有的指责,何况孩子?

将心比心,所以,当出现问题时,希望家长们能冷静下来,教育孩子不能凭着想象去决定他的好坏。说话做事要有依据。

孩子到青春期会有叛逆,叛逆期也是心理断乳期。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有几个阶段的心理变化:

1.0-3岁。此阶段的孩子缺乏安全感,需要爸妈更多的陪伴。

2.3-6岁。此阶段的孩子已有自我价值的认知,正确的引导教育非常重要。如何对待尊长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处理发怒情绪等等都需要认真对待。



3.6-12岁。孩子开始认为自己长大,有被大人尊重和给予自由的愿望,想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隐私。

4.12-16岁。孩子有较强的意识,需要家长给予自由,被认同,给予自己处理问题的权力等。此阶段的孩子一般有较强的叛逆心理。

大的孩子照顾小的孩子是理所应当的吗?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觉得这世上没有什么理所应当的事!

大的孩子照顾小的孩子是我们传统观念里觉得好像这是应该的。以大欺小也是个贬义词,如果大的欺负小的,我们肯定会说大的不懂事。其实我们都忽略了大的那个也还只是个孩子,大的懂事,主动照顾弟弟妹妹,做父母的就应该懂得感恩,对的,应该对孩子说声谢谢!我觉得对小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很重要。就算大的孩子不愿意照顾小的孩子,父母也不能骂孩子,甚至偏心,区别对待,而是该好好想想为什么大的不愿意照顾小的,是不是自己教育有问题。我一直认为孩子生来都是一张白纸,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举个例子,虽然我是独生子女,但是我妈妈那辈不是,我妈妈下面有个妹妹,我外婆就觉得小的那个应该被照顾,大的要照顾小的,把好的都给了小的,我妈妈从小就知道外婆偏心,嫁了我爸以后就不怎么回娘家了,她经常说要不是有血缘这层关系,早就不来往了!

所以不能觉得大的孩子照顾小的孩子就是理所当然,这样明显偏心的想法,会造成大的孩子心里阴影,长大了以后和父母不亲,而且对小的孩子也不好,破坏他们的兄弟姐妹情!

我家有两个宝宝,哥哥12岁,弟弟3岁。平时以我带娃为主,如果必须大宝照顾小宝,大宝会尽心地看护。两个人能玩的非常好。每次大宝帮我看弟弟的时候,我都会表示感谢,并且夸奖哥哥。因为我不认为哥哥照顾弟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本豆子想可能是认为“我们是一家人,这些都是家人之间分内的事”之类。这里的“理所应当”是要分开来讲的,一是看看谁“想当然”的认为应当。二是这个“想当然”的“度”该如何把控。首先说第一点,谁有可能当这个“想当然”的主角,本豆子认为可能是父母,也有可能是大孩子自己。结婚生子是人生大事,孩子作为一个家庭终极奋斗的动力,从种子发芽,到果实成熟,我们就已经注定要为孩子牵挂一生了。孩子是我们的孩子,最该担负起孩子生活养育重担的必须是为人父母的我们,绝非他人。所以父母认为让大宝照顾小宝就应该理所应当就属于责任归属的错位。还有一种是大宝自己认为照顾弟妹理所当然的。个人感觉家里有姐姐的,这样的情况有可能更明显,因为女孩子本身的母性使然,对于小宝宝的照顾更细腻和持久。女孩子还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更愿意模仿妈妈,帮助妈妈做一些事情。这样会在孩子的心里出现很自然的“理所应当”。

其实这样的理所应当,往长远看是有隐忧的。父母觉得理所应当就容易造成大宝委曲求全,小宝恃宠而骄。特别容易造成两个宝宝之间的心理失衡,这样对孩子以后的成长相处非常不利,乃至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和睦。这也就是本豆子想说的第二点——度。就像在单位工作一样,我们每个人各司其职。一个家庭也是这样,如果父母没原则没底线的认为大宝照顾小宝就是理所应当,就相当于父母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没做好。大宝必要时照顾小宝是必须应该且正常的,但是绝不是大宝理所应当该去做的。

我们都希望看到两个孩子相亲相爱。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教会孩子爱、分享和付出。同时更强化大宝贝作为榜样的力量,让小宝尊重大宝,信任大宝。不能因为小宝宝年纪小,全家人就没原则的迁就妥协。这些坚持和引导作为父母的我们才是第一执行人。我们才是理所应当照顾孩子的那个组合,这个组合的名字叫“爸爸妈妈”。

做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独立的孩子有
自尊,能忍耐挫折,易于照顾,更会令
父母亲感到骄傲。
  所以说,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就
不要再为他操劳。像是自己进食、穿衣
、刷牙、梳头、上厕所等等。孩子该做
的事情要看着孩子把事情做好,像自己
整理床铺,收拾衣服和玩具等等。
  不要嘲笑孩子,尤其是当他们在学
习新的事情的时候。孩子必须花上一段
时间才能灵活地运用手脚,才知道要如
何照顾自己,帮忙家事。当孩子有进步
的时候,不要忘了赞美,赞美可以使孩
子愈做愈好。

视频加载中...

这个问题提出来的立足点就错了。

这世上除了父母照顾孩子是理所当然,其他的人照顾孩子都不能用理所当然这个词,尤其是大的孩子,你更不能把他照顾弟弟妹妹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那是在转嫁父母的义务和责任。

再说了,大的孩子虽然比弟弟妹妹早出生,但他也终究还只是孩子,他还需要父母的关爱呢,怎么可以把父母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推给他来做。

这样一说,是不是觉得哥哥姐姐就不要照顾弟弟妹妹了?

不是的。

父母还是要引导哥哥姐姐照顾弟弟妹妹,这要从小的孩子还在娘胎的时候就要开始灌输和培养。但不是让他理所当然去照顾弟弟妹妹,而是为了培养和塑造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的爱,对幼小生命的爱护,这很重要。只有在他们心里培养起这份对幼小生命的爱护,对手足骨肉的情谊,才能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那些有了弟弟妹妹就要死要活的大孩子,就是因为父母没有给他们的心中播下这种爱的种子,所以才会让他们无法接受弟弟妹妹的存在。

等大孩子已经学会照顾弟弟妹妹的时候,一定不要有“他是哥哥姐姐,理所当然该照顾弟弟妹妹”的念头,这样父母就很容易落入“他应该为弟弟妹妹做些什么”的“念”中。更不要让小的孩子有“哥哥姐姐理所当然该照顾我”的念头,那样的话,弟弟妹妹就会欺负哥哥姐姐。

长此以往,你会得到一个帮你照顾小的孩子的小助手小保姆,但你也会得到一个骄横跋扈的、不知感恩的小的孩子。这是一把双刃剑。

要两个孩子,父母最期盼的就是将来自己老了后,两个孩子能够相互温暖,相互照顾。想要这个愿望实现,就千万不能有“大孩子理所当然照顾小孩子”的这个念头。

父母只顾自己享乐,说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你怎么看?

说这话的人,一是自己没本事挣钱,二是懒,三呢也是为自己开脱。儿孙是有儿孙福,但这个福是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基础上的福。当然,也有的是老子没本事挣不到钱,儿子孙子创业挣下的,这样的人家大部分是农村的老人。

儿女未自立之前,父母为养儿育女,不得不奋斗,不得不辛苦,再奋再斗,再辛再苦也要抚养后代到成年人,这是法律和道德双标赋予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父母已经把儿女抚养大了,已经完成了法律和道德赋予的任务,已经操劳了大半生,如果有条件,晚年享乐一下未尝不可。老有所乐,老有所福,晚辈应为之高兴,为之欢呼。

现实是大部分父母不是″只顾自己享乐",而是如残阳继续发挥着余热;如蜡烛燃烧着自己,继续照亮后人;如蚕吐丝做茧,继续为后人作嫁;如老牛吃着草,继续挤着牛奶血;如登天的梯,继续让后人踏肩攀行。这样的实例枚不胜举:

街坊老未退休工资每月4000元,牛年73了,今年又去了北京绿化,他完成了儿子的任务,还要为孙子而奋斗。给儿子在市里买了楼,娶了妻,成了家,立了业,还要攒钱给孙子在市里买楼娶媳妇!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

下图这位老哥,牛年78岁,儿女们早已成家立业。但每天在街上都能看到他拾废品的身影,10几年如一日,早出晚归,风来雨去。老哥不缺吃穿,还这般辛苦,还不是为了儿孙福吗?

儿女如果是"啃爹族",便体会不到、观察不到父母这护犊之心,良苦用心,无私奉献,忘我行动;只瞅着父母手里的钱财。这样的儿女,靠″啃爹″过日子,缺乏自立担当精神,如不改正,永远是个没出息的主。

儿孙只有儿孙福。这福啃不来,等不来,靠不来,要不来;要幸福的生活,只能靠儿女自己去努力,去奋斗,去实现。当然,如果父母帮助你,扶持你,则更好;但儿女幸福的立足点必须建立在主观努力之上。正如春晚小品表演,如果不是鸡蛋,而是块石头,再适宜的温度,你也孵不出小鸡来,你永远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还有的儿女埋怨父母给自己塑造了个丑陋模样,是因先先天不足而缺乏竞争优势,才造成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我奉劝如此儿女,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先天的缺陷。但前提你必须是个鸡蛋,哪怕是个畸形蛋,只要内容质量没问题,温度适宜也能孵出小鸡来。如果生下来就是个傻蛋和低能儿,与石头无疑,这另当别论。将是父母一辈子的业,只有"啃爹"一门。这样的主,"啃爹"到老死,爹也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生活不只是努力上进这一种状态

探讨这个问题要反过来思考,父母一心只扑在孩子身上,一下班就督促孩子学习,一起床就督促孩子学习,一到周末就督促孩子学习。作为孩子你会怎么想。

其实社会上很多悲剧,往往不是父母管得松,反而是父母要求太高,导致孩子压力太大。

就像上面说的,古代孟母三迁,但又有几个孩子能超越孟子呢。每个孩子不一样,好吗!

在一些人看来,那些守着一份不起眼的工作,是不快乐的。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人是不快乐的。

其实还真不一定。他们干完活,几个老乡在一起喝点。或者回家陪老婆孩子,顺便刷刷抖音。你觉得他们不快乐?

在农村,几个老太太悠闲聊着天,到了中午各自回家吃饭。你觉得这种生活没意义?

本来工作就很累了,回家娱乐一下并没有错。一味工作,一味上进。反而会让人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生活中除了学习,除了工作,还有什么呢?

我本人很反感这样的父母,他们是不负责任的人。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说一个老家真实的事例。老家有一对50后夫妻,他们都是残疾人。男的瞎了一只眼睛,女的断了一个手臂。幸好男的是小学校长,女的在小学开小卖部。他们育有一双儿女,姐姐75年的,弟弟77年的。他们小学时在自己父亲学校读书,母亲对他们管教很严。严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她母亲说一不二,没有照章执行就会被鞭打。据说有一次弟弟在做完作业后私自下河游泳,结果回来后被妈妈吊在梯子上用皮带抽。姐姐初中毕业后听从母亲意见考上武穴师范,临近毕业时她母亲去学校活动帮她搞到一个保送指标,直接去了华中师范大学读本科。四年本科毕业后又在母亲活动下去了北京某武警学校读研,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去了武汉某高校当老师,如今都是教授了。虽然说她本人也是勤奋好学的,但是没有她妈妈的一路护航她现在可能也只是小学老师。

再说弟弟,弟弟当年初中毕业考黄高差了2分,上我们县一中是学校热烈欢迎的。但是他妈妈竟然跑去黄高找关系,据说花了好几千元才得以进黄高上学。整个高中期间,除了寒暑假弟弟很少回来,一般都是他妈妈去学校看他。弟弟高中毕业考上了南开大学,本科毕业后又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也算是圆了他妈妈要他上清华大学的梦。硕士毕业后去了南京工作,如今据说身家千万自家开有公司。

一对残疾人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女,周边的人很是羡慕。很多人上他家求教经验,也因此他们接受小孩在她家上培优。说是培优,其实就是放学后统一去他家做作业。奇怪的是在家再调皮捣蛋的孩子到了她那里都很乖巧,她的培优班从原来的每天放学后延伸到星期六日甚至寒暑假。

2000年前后她的培优班就办得名声在外,如今他们都是快70岁了,也不知是否培优班还在。但是他们的晚年生活肯定是很安逸的,因为早在十几年前,他们县城买了临街地皮盖了三间四层楼房。据说老家的房子也拆迁赔了地皮和房款。

你们能说她和孩子们的成功不是她的功劳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父母培训中心立足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父母培训中心立足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